CN
EN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绿色办奥” 走进碳中和

2022-02-28 17:47:43

“绿色奥运”的理念让北京冬奥会真的火了!各种“绿色”技术让人应接不暇,不少外媒称赞“太棒了!”

开幕式上,出于低碳环保的目的,主火炬出人意料地变“小”了。“立春”、“春天”、“迎客松”等烟花惊艳世界,烟花弹药都是高科技环保产品。冬奥组委办公区由原首钢公园改造而成,新建室内场馆和雪上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节能和清洁能源车辆占赛时车辆的80%以上...2月9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按照目前的核算,北京冬奥会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是如何计算的?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咨询建议委员会低碳工作组组长周剑。

从163.7万吨到102.8万吨,为什么北京冬奥会的碳排放量减少了?

1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根据2018年的估算计算,2016-2022年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基准排放总量为16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前三位分别是:观众,占总排放量的49.6%;场馆建设和改造,占21.4%;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占6.2%。

“2015年,北京获得冬奥会申办权,相关研究工作于2016年启动。当时,主办和筹备计划尚未确定,国际奥委会也缺乏核算方法。参照往届奥运会和其他冬奥会的举办模式,尤其是涉及场馆建设的,我们只能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然后根据赛事筹备情况对核算方法论的精细度进行修正,确保准确反映实际排放量。”周剑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核算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分为赛前准备、赛时运行和赛后拆除三个阶段。除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运行过程、场馆和交通基础设施外,观众产生的碳排放量全部纳入计算。

2021年,北京冬奥组委根据北京冬奥会筹办动态和场馆建设实际活动水平数据,对温室气体基准排放量进行了修订。改版后,变化最大的是观众部分。周剑告诉记者,原计划1/3的观众来自海外,他们(飞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会比国内观众多。受疫情影响,取消了这部分观众。所以冬奥会人数从229万人减少到158万人。与2018年预计量相比,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51.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延庆赛区在施工期间的方案发生了变化,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场馆联络线由原来的地面道路变为高架桥,新增桥梁11座。经计算,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主媒体中心、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场馆改变了建设计划,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4.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周剑介绍,在计算基线时,测试赛考虑了国内测试赛和国际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测试赛。受疫情影响,测试赛比赛场馆由22个场馆(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改为12个竞赛场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修订后,2016-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准排放量约为130.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33.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报道,2016年至2021年实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8.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报告预计,2022年赛时和赛后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3.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2016-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2.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排放一点一点减少。

开幕式上主火炬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导演组保密做得很好。我们和大家一样,直到播出的那一刻才知道这种点火方式。”周剑说道。报道称,大型活动包括火炬传递、城市活动、开闭幕式等。基线修订前后,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这种点火方式的创新,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减排。"

报告称,北京冬奥会的低碳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碳减排,二是碳抵消。BOCOG 2019年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了BOCOG在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行动等方面采取的18项碳减排措施。通过冬奥组委的低碳办公、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场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进行碳减排。对不可避免和未减少的排放采取碳抵消措施,确保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场馆为25个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周剑表示,2016-2021年是冬奥会的主要筹办阶段,减碳措施主要涉及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低碳交通和场馆运行的减碳措施主要体现在比赛期间,相关信息将在赛后报告中披露。此外,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奥运场馆改造项目产生的碳排放,与场馆改造相比,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提到有特色的减排措施,周剑说,国家速滑馆采用的马鞍型索网屋盖,可以实现2万平方米无柱空间,用钢量仅为传统钢屋盖的1/4左右。据悉,这项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吨。

最清洁、碳含量最低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第一短道速滑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五大冰场大幅降低制冷系统功率,节约能源,实现更高品质的冰面。

此外,北京冬奥会积极推进超低能耗示范工程。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延庆东奥村D6住宅群和北京东奥村赛事医疗室均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示范面积分别为38960平方米、10856平方米和1358平方米。节能设计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运行更加高效和节能。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也实现了100%“绿色”供电,部分场馆在施工期间提前实现了100%“绿色”供电。2019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21个北京冬奥会场馆(含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实现常规能源需求100%由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满足,绿色电力交易结算电量约1.6亿千瓦时。

由三大企业赞助,分别捐赠了20万吨减排量。

1月4日,中国石油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北京冬奥组委颁发的“碳中和特殊贡献证书”牌匾,因为其自愿赞助了20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碳抵消。

“我们从油、气、氢、食物、住宿等方面提供保障。,并成为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轮值主席单位,从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方面助力绿色冬奥。”中国石油相关人士介绍。

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的国家电网和三峡集团,也以碳减排赞助和认证的形式,向北京冬奥组委赞助了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抵消。

北京冬奥会的碳减排措施已见成效,但有些排放无法完全避免,如新建筑和运动员飞行产生的排放。除了赞助企业的自主行动和捐赠,为了抵消这些碳排放,本届冬奥会还采取了人工造林、碳普惠制方案等林业碳汇措施来引导公众。

自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植树造林项目被确定为碳抵消的主要措施。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张家口市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防护林建设项目和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71万亩新一轮造林绿化工程的固碳量已计算完毕,无偿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预计碳抵消量分别为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0年7月2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并推出“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用数字技术记录用户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截至2021年12月底,已有110,324名用户参与。

“碳普惠制正在兴起。从方法论上看,目前国际上没有共识。为慎重起见,暂时不考虑这部分碳减排,我们只关注社会效果。”周剑告诉记者,根据综合计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被中和。

"我们将定期计算和总结碳排放量和减排措施的效果."周剑表示,为保证核算结果的可信度,BOCOG还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DOE)资质的核查机构,对碳管理全过程和碳排放及减排量核算进行第三方评估。

“事件正在进行中,目前无法估计实际排放量。仍以报告为准,6月底发布事后报告。”周剑表示,赛后报告将补充赛时碳减排和碳管理的相关工作,全面分析2016年至2022年6月北京冬奥会全过程碳减排和碳抵消措施的实施情况,呈现碳排放总量和碳中和结果。

“从低碳的角度来看,本届冬奥会确立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的核算标准,确立了涵盖基线/实际排放核算、减排量核算和抵消全过程的碳中和方法论,将留下一份珍贵的低碳遗产。”周剑表示,这些遗产不仅将为未来其他城市举办奥运会提供参考,也将为中国重大赛事提供低碳样本。


雲联